
1979年是深圳发展的一个契机,乘着国家政策的春风,深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举成为寸土寸金的国际化大都市。期间不少英雄人物,凭借时代的浪头,涌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马化腾、朱保国等人。
但还有这么一个人,他是地产界的扫地僧,不显山不露水,但却连续五年上榜《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手握五万亩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皮。想当初他还是工地里一个普普通通的泥瓦匠,凭什么单他搞出了大名堂?他又是如何一手打造出自己的商业帝国呢?
一、 时代风口下的蜕变
俗话常言道时势造英雄,黄楚龙的发家也得益于时代红利。1979年这个只有一身干劲和冲劲的潮汕小伙赤手空拳来到这片尚待开发的新大陆,由于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黄楚龙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工地里的一个小小的泥瓦匠。
但凭借自身的能力,以及那个满地都是机会的时代,他带领一帮兄弟揽下深圳第一大道建筑工程,顺利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成功转身为包工头。
而后凭借将近十年的工作经验和资金的累积,1988年成立深圳市怡和企业公司,后改名为星河集团,此后相继开发怡和山庄、祥和花园、著名的三明珠系列等多个地产项目。加上1988年,国家的“房改政策”的出台,极大助推商品房的发展。
而黄楚龙旗下的房地产又多是聚焦于核心地段,提供高端服务,为此站在时代的风口加上自身产品的优异,黄楚龙的事业可谓是蒸蒸日上,而其本人一下子也成为著名的房地产大亨。
顺流而下的成功多半是运气,逆流而上的才是真正的实力。想当初入局房地产的人并不少,但为什么大多狼狈收场?他成为房地产常胜将军的秘诀又是什么?
二、 常胜将军的生意经
黄楚龙没太高的文化水平,但在生意场上具有颇高的造诣。他的生意经不复杂,是最简单的道理,却也是不少人难以坚守的原则。
其一、“有多少钱就干多大的事”在房地产蓬勃发展时期,相对于各路资本争先恐后地大规模买地。黄楚龙显得保守得多。他不借债,不上市融资,因此只能借用有限的自有资产,这就要求他在选地方面格外谨慎,他会考察地皮的发展空间以及是否居于核心地段,一旦称心如意,便快速拿下。他是只求精不求多。
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2006年,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造成市场低迷,不少原先志得意满的房地产公司由于现金流的停滞而纷纷倒闭。相反,同年黄楚龙旗下的星河丹堤,凭借高品质、好口碑,109套别墅以9亿高价成交。
其二、“要稍微超前半步”这里有两层意思,“稍微”是程度上,即步子不要一下子迈太大。“超前”意味着要有所创新,有新的东西存在。2006年,黄楚龙在深圳福田成立星河COCOPark这是深圳唯一公园版情景式购物中心,也是目前深圳地标市建筑,这是黄楚龙在商业地产上的常试,而且光是每年的租金就高达10亿元左右。
而后又涉及金融领域,为地产发展提供投资布局和产业积累,到如今还触及高新科技领域如国星宇航、人工智能、智能硬件、互联网+等。甚至在2018年还成功放卫星。形成“地产+商业创新+金融+产业”的良性经济生态圈,为此商业帝国最终筑成。
三、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目前黄楚龙旗下的星河集团业务遍布成都、上海、苏州等30余个一二线城市,业务范围也涉及多领域,总资产达千亿,却任不上市,可以说股票全握在黄楚龙一人手中,再加上旗下的五万亩地皮,黄楚龙资产的庞大程度可想而知,为此被誉为深圳的隐形首富。
但这位首富却有句口头禅“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你不好,我好个鬼”为此一方面在生意场上会考虑合作方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做慈善,这些年累积捐款超15亿元,且在2003年还将千万豪宅捐赠给深圳的红十字会,一时传为一段佳话。
结语
帝国大厦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黄楚龙的成功有受益于时代所带来的风口与机遇,但更多的是靠自身的胆略以及眼光。
不知道你有没有逛过星河COCOPark,你觉得黄楚龙的生意经对你有什么启发,欢迎大家在我们评论区下方留言,如果喜欢我们文章的,请大家点个关注哦!
